转眼间,新生入校已经两个月了,而我,博士毕业也快九年。往事历历在目,在此和同学们分享一些我的学习经历和感触。
2009年夏天,我去香港大学读博士,在第一次与我的导师David Lee Phillips教授见面之前,我准备了大段的自我介绍和科研追求,希望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到了约定见面的时间,我敲开David的办公室,非常顺利地说完了我估计三四百字的“台词”,David非常高兴,然后blabla地和我说了半个小时……然而,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回到实验室,和各位师兄师姐说了我的经历,大家都笑了,并告诉我,老板是“美国乡村英语口音”,你只要告诉老板自己听不懂,老板就会放慢语速的。第二天,老板大清早来实验室和我们每个人聊了一会,并带着我看了一下课题组的激光器和光谱仪,然后说:“我们有这么多东西,你可以做科研了。”我高兴极了。
接下来的几天,每次老板来实验室总是会和几位师兄师姐,以及组里的博士后老师聊他们的科研进展,而对我都是问候几句就结束了。我每每都想和老板讨论一下我的想法,但总是很紧张英语口音的问题,犹犹豫豫,不敢开口。直到一个周日的上午,老板居然来实验室了。因为根据学院的规定和老板的习惯,周日是休息日,所以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他看见我在,露出很意外的神情,然后终于有机会我和他沟通了一上午的课题,自此敲定了我的想法,开始了实验。从此,我已经完全可以听懂他的英语口音。我想,如果那个周日我不在实验室,也许不能尽快地开始和导师沟通和交流。

想起当年,我给David发“套瓷”信的时候,他肯定不知道中国还有个西北大学。我工作后,没有仪器平台,每个寒假和暑假,都去老板课题组做实验。有几年,我没有博士名额,老板慷慨地让他的博士后协助我的工作。后来,我们发表了一些好的成果,我协助David申请到了陕西省百人计划的短期交流合作项目,他把拿到的奖励全部捐给了香港大学的科研经费。每每遇到困难,举步不前,David总是给我安慰和鼓励。去年西安疫情封控期间,David连发几封邮件问我是否一切都好。有一年,他来西安讲课交流结束后,我带他去兵马俑参观,一路上他和我讲了很多从事科研的感悟。我何其幸运能成为David的学生。
开始做实验了,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我硕士阶段的专业是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连打开激光器都不知道如何操作。老板请安慧颖师姐和李明德师兄指导我学习仪器使用。安师姐和李师兄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安师姐雷厉风行,李师兄细致包容。由于我态度认真,他们都很乐意教我。安师姐多次在组里对大家说:“小马是我唯一带过的师妹。”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学会了仪器的操作。两个月后,我就拿到了所有的实验结果。
组里的官向国师兄看我很努力,笑言“孺子可教也”,就问我是否愿意学习用高斯做量化计算。于是,白天我就跟着师兄在电脑上敲各种类似代码的指令,晚上泡在小木虫论坛上学习量化计算的知识。因为计算是在Linux系统上进行,我还因此学习了很多关于vi的指令。组里当时还有位博士后Dr.马,常常会给我很多重要的指导。在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下,我终于可以独立开展课题了。我想,也是由于我谦虚好学的态度,打动了几位师兄师姐,才使得他们这些一路名校的人,对于天资并不聪慧的我,格外关照。
后来,老板拿到了一批经费,购置了超快瞬态吸收光谱平台。培训的工程师走后,我们都还不懂如何操作。那个时候,明德师兄去了美国伯克利大学做博士后。我和同门同学苏涛商量后,决定真正把这套仪器学会并用起来。涛哥清华大学毕业,但是和我一样都没有光学和电子线路的基础。于是,我们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每次改变一个光学器件的位置,就用记录下来对光谱质量的影响。这个过程花费了很多功夫,也真正学会了一些技术。好几次等我们调完光去楼下吃饭,才发现餐厅已经下班了。
按照组里的要求,都是学生自己要完成论文的写作,直到自己觉得达到能够发表的程度,才发给老板。我认真学习文献,特别是老板组里的文章,然后根据其中的逻辑和分析“照猫画虎”,硬是挤出了一篇文章。当时香港大学对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开设了一门讲授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选修课,课上老师讲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把看论文中自己认为的“好句子”摘录下来,或是给一个常用的词语,如display,让我们去写近义词。这些训练极大、快速地提升了我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我工作后指导研究生时,也告诉学生这样去学习。经过两轮修改后,我博士阶段的第一个工作顺利完成了,发表在JOC期刊上。

等到我博士第三年的时候,老板让我指导两位低年级的博士生。我们一起合作,互相促进,并发表了文章。在我们毕业多年后,还互相支持,官师兄虽然已经去了金融界,但是仍然在我遇到计算困境的时候,给我指导;明德师兄更是与我在科研上互相帮助,每每彼此遇到学术问题,还会互相讨论和交流;涛哥从中国科学院跳槽到了工业界,在我实验室搭建仪器的时候,还会周末飞来西安帮我调光;安师姐留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我当年指导的师弟师妹,一个去了广州大学,一个从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工作。我想,同学之间的帮助、支持和学习,也是我们从事科研最宝贵的财富和收获。
我时常想念起,月明泉边,狮子山下,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奋发向上的岁月。